前晚,第九屆金鐘獎開幕式音樂會在廣州大劇院上演,音樂會在貝多芬《普羅米修斯的創造》歡快熱烈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國內著名的歌唱家登上金鐘獎舞臺,為與會嘉賓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節目。下半場演出由國際著名鋼琴家李云迪與四川音樂學院學生攜手奉獻,肖邦夜曲Op.9-1、肖邦夜曲Op.9-2以及《皮黃》幾大樂曲高潮迭起,將整場音樂會帶入了高潮。演出前,李云迪接受了本報訪問,暢談金鐘獎。
再臨廣州
作為金鐘獎嘉賓儀式感更強了
廣州日報:你如何評價四川音樂學院在全國音樂院校中的地位?你對參賽的師弟師妹有何寄望?
李云迪:中國的音樂教育近十年發展很快,正在學音樂的人群不斷擴大,潛力很大。現在幾大音樂院校各有所長。希望年輕人堅持夢想、放輕得失、保持對音樂的熱愛。
廣州日報:去年你曾在廣州大劇院舉辦過個人的鋼琴獨奏音樂會,如今作為金鐘獎的演出嘉賓再次回歸,心情有何不一樣?
李云迪:去年在這里的演出很難忘,這次作為金鐘獎嘉賓,可能儀式感更強一些。我感到很榮幸。
廣州日報:金鐘獎自創辦至今已有12年時間,作為一位資深的古典音樂家,你如何看待金鐘獎的分量和效應?
李云迪:金鐘獎是國家級的藝術獎,是國內分量最重的音樂獎項之一,對中國音樂事業、國內音樂人才的選拔有著重要意義。
廣州日報:金鐘獎在兩屆前已經推出了它的分支獎項——金鐘獎流行音樂比賽,你如何看待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關系?
李云迪: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典音樂,在它當時的年代也是流行音樂;肖邦、李斯特在當年也是流行偶像。而到了近現代,所謂古典和流行的界限就更加模糊了。在音樂的世界里,旋律就像流動的水一樣,不能去控制,沒有辦法控制的。
撫今追昔
現在的琴童壓力比我當年大
廣州日報:你曾在深圳藝術學校讀書,也喜歡在廣州演出,你是否有一種廣東情結呢?
李云迪:是的,我常說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許多當年的老師同學,甚至我的家人,現在還在深圳生活。每次回到廣東我都感覺特別親切。
廣州日報:如何評價廣州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廣州觀眾有其獨有的地域特質嗎?
李云迪: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珠三角是開放前沿,人們接觸西方文化比內陸地區早,再加上經濟發達,音樂廳等硬件設施到位,而且還有星海音樂學院這種音樂學府的文化輻射作用,應該說這里的古典音樂基礎是很好的。
廣州日報:現在不少家長都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金鐘獎也有不少參賽選手是90后。當代小孩的學習音樂環境,與你小時候的學習環境有何不同?
李云迪:現在的孩子學習音樂的條件比我們小時候要好多了,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不過,學琴現在和升學、加分等掛上鉤了,可能他們也要承受比我們當年更多的壓力。
知多D
欣賞鋼琴比賽
關鍵鑒賞表現力
鋼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它因為寬廣的音域、絕美的音色,被稱為樂器之王。鋼琴也是最能表達感情的樂器之一,許多作曲家用它來喚起聽眾的共鳴,它是音樂家獨奏最理想的樂器之一。近幾世紀來,鋼琴一直大受演奏家和聽眾歡迎,尤其在交響樂和室內演奏器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由于音樂或演奏動作很難用文字來描述,但是聽眾們可以從選手們的演奏中,從鋼琴婉轉、優美、富有魅力的音色中,從作品優美的旋律和強烈的對比中感覺到這種樂器如詩如畫、富于歌唱性的魅力。
一般對鋼琴音樂的欣賞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鋼琴音樂的表現力,第二方面是鋼琴音樂的體裁,第三方面是從作曲家的作品分類。
不同時期鋼琴的表現特征是有區別的,這和不同音樂時期的音樂特征相一致的,反映了鋼琴音樂語言的變化,比如印象派作曲家的鋼琴作品沒有側重重大社會內容,而是探索新穎獨特的音樂語言和豐富多彩的色彩性效果,在生動地刻畫自然景象時,集中突現瞬間的印象,造成朦朧幽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