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自己的生活品位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僅僅能聽懂和欣賞一些音樂,還要親自去演奏并駕馭一門樂器,讓自己想象中的很多東西向外延伸和發展。在眾多的樂器中,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也使得眾多的人們選擇了學習鋼琴,學鋼琴的人數直線上升。英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三把鑰匙是:字母(語文)、數字(數學)、音符(音樂)。這說明音樂對人的大腦開發有著積極的意義。音樂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語言,不分年齡,是人們產生共鳴和語義場的最佳橋梁和媒介。
音樂很直接地把各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不需要任何媒介,直接將情感表現出來,打動人心。無論是人在歡樂、憂傷、孤獨時,音樂都能以其特有的表現方式,把人帶入到當時的情境之中,給予心靈上的快樂、幸福與安慰。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詩意和浪漫。因此,我們在演奏一首鋼琴曲,不單單只是為表現出機械的音符,表演者不是機器人,把文本中的音符反映出來就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形式,還要有表現的內容,能把樂曲演奏得有血有肉、有意境,讓人們在欣賞中能夠受到感動和震撼。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認為藝術應表現內在真實即靈魂、感情、思想。英國美學家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指出,藝術本身在于表現情感,而情感的表現需要把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共同感作為外在形式。因此,我覺得在鋼琴演奏中更重要的是多一些想象力、多一點音樂的表達能力。那么,如何能在鋼琴演奏中擁有一定的表現力和個性的展現呢?
所謂演奏個性,就是由演奏者的文化修養、思想素質、性格特征、美學追求、藝術造詣的差異而形成的鋼琴演奏的獨特韻味。在音樂藝術整體中,通常可以把音樂分成創作、表演、欣賞3個基本環節,音樂表演是音樂藝術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環節,音樂作品才有了活生生的生命,而缺少這個環節,音樂只能是靜態的音樂。鋼琴演奏是典型的二度創作藝術,它要把紙面上呆板的樂譜轉化為充滿生命活力和情感的音響律動,溝通創作者與欣賞者的心靈。一般說來,展現藝術作品有兩個基本步驟,一是藝術創作者通過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進而賦予本人的情感內涵,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二是藝術欣賞者通過感官接受作品并融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思想感情而得到審美享受。鋼琴音樂作為一種特殊藝術形式,演奏者成為創作與欣賞者不可缺少的橋梁。作為橋梁和紐帶,演奏者的作用并非簡單地傳遞聲音信號,必須通過情感加溫、技巧升華即憑借演奏者的獨特理解和表演技巧對作品詮釋,才能引起欣賞者的心理共鳴。因而,個性表現不僅是鋼琴演奏的藝術特點,也是鋼琴作品的魅力所在。下面對鋼琴演奏個性的形成作進一步的分析。
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是個性表現的技術基礎。完美的個性表現離不開掌握鋼琴的性能、扎實的演奏功底、駕馭各種鋼琴曲的處理,才能達到熟能生巧,藝高人膽大。個性的發揮要求,演奏作品要與演奏能力相匹配。在演奏功底未達到相應水準時,不可貪大求全,選擇高難度的作品來表演。在手指和手指技術尚不成熟時,選擇名家大作來表演,必然力不從心,適得其反。因為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常有許多超八度和弦,三和弦、七和弦的快速跳奏及大幅度交叉演奏,功夫不到難以表現作品,更難以突出個性。
演奏者的心理承受力是影響個性表現的重要因素。鋼琴演奏,尤其是參賽和應試演奏,演奏者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不可避免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完美的演奏離不開平和的心態,作品中富有的旋律、節奏、指法、力度、和聲、速度、音色、風格等每一種結構要素都需要精準把握、恰到好處,需要演奏者的全身心投入。這就要求演奏者心理上有強大的抗壓能力。無論是自身因素還是環境因素干擾,無論是常規性的還是突發性的事件發生,無論沖擊力多大,演奏時必須做到神態自若,如閑庭信步。
演奏者的理解能力是影響個性表現的關鍵因素。鋼琴藝術的特點決定
了作品表達絕不是也不可能是作品原原本本的再現。如同語言翻譯必然包含一定程度的竄改一樣,音樂作品的表達也必然摻雜著表演者因素。鋼琴演奏者在他人作品的演奏中,不可能做到風格上絕對一致。作品表達得如何,關鍵不在于是否與原作品風格一致,而在于是否形成欣賞者喜歡的獨特風格,使得該作品的境界得到完善和升華。優秀的演奏者不僅要有很好的樂感、深厚的情感,更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洞察創作者的心靈;有深刻的理解力,以理解創作者的情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超越作品的時空限制。如果不能很好理解作品,即使是作品演奏得滾瓜爛熟,也無法扣人心弦。如果是樂譜純粹的機器再現,有機器人就夠了,那就不再需要藝術家,因而也就失去了藝術真諦。只有演奏者以理智和情感賦予作品生機和活力,才能真正表現音樂作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