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蕙蕎簡歷
鮑蕙蕎是中國最著名的鋼琴家之一。她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并保送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后又考入碩士研究生班。先后師從著名鋼琴教授朱工一及蘇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鋼琴教授塔姬雅娜•彼得羅芙娜•克拉芙琴柯。她從中學時代起就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演出。大學時代又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作品演奏比賽獲第一名(1960年)、第二屆喬治•艾涅斯庫國際鋼琴比賽獲第五名(1961年)、全國鋼琴選拔賽第一名(1964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全國選拔賽第一名(1965年)中。1984年,還獲得了第四屆全國器樂作品評比優秀演奏獎。
她除在中國許多城市舉行音樂會外,還出訪過近30個國家。曾在奧地利、土耳其、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羅馬尼亞、智利等許多國家舉行音樂會。
她不僅歷任中國幾乎所有重要鋼琴比賽的評委或評委會主席。還應邀擔任過許多國際鋼琴比賽評委。如:路易斯•西加爾國際鋼琴比賽(1987年)、阿瑟•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師比賽(1989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音樂比賽(2004年)、哈恩國際鋼琴比賽(2007年)、南非UNISA國際鋼琴比賽(2008年)、臺北肖邦鋼琴比賽(2008年)、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國際鋼琴比賽(2009年)、韓國首爾國際鋼琴比賽(2011年)等。從1970年起,直到退休前,她一直擔任中國交響樂團鋼琴獨奏家。是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并曾被中國文化部評委優秀專家。
她錄制過20余種CD及錄像。1992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她著有《鮑蕙蕎傾聽同行—中外鋼琴家訪談錄》(已出版二集)。并主編及親自參于編撰《新思路鋼琴系列教程》(已出版18集)。退休后,她致力于教學工作,多名學生在國際、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F受聘為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客席教授。她曾擔任第五、第六屆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從2007年起,擔任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評委會主席。
儲望華簡歷
儲望華,作曲家、鋼琴家。195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后轉入鋼琴系,師從易開基教授,課余自我研習作曲。1963年畢業后留校任指揮系鋼琴伴奏,后轉入鋼琴系任鋼琴作品創作。1981年師從江定仙教授進修作曲。1982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師從彼得•陶爾頓學習現代作曲并深造鋼琴演奏,1985年獲音樂碩士學位。
1956年在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中,作為年齡最小的作曲者,儲望華的處女作、二胡獨奏《村歌》公演并獲得好評。1961年他的兩首鋼琴獨奏曲《江南情景組曲》及《變奏曲》被選入《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被廣泛使用并出版。他改編及創作的鋼琴作品《翻身的日子》、《解放區的天》、《二泉映月》、《新疆隨想曲》、《南海小哨兵》、《前奏曲》等,成為中國鋼琴家在音樂會演奏、及唱片錄制中經常演奏的曲目,深受聽眾喜愛,并被編入音樂院校教材、列為鋼琴考級及鋼琴比賽曲目,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儲望華是著名鋼琴協奏曲《黃河》主要執筆者之一,尤其對該作品的鋼琴獨奏部分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曾先后與殷承宗、劉詩昆、郭志鴻、朱工一、陳培勛、傅庚辰、劉莊等音樂家合作過多部鋼琴協奏曲及其它鋼琴作品。
儲望華1987年榮獲澳大利亞邁基作曲比賽大獎,并成為澳大利亞音樂中心終身常任代表。他的兩首交響詩《灰燼星期三》和《秋之泣》曾由墨爾本交響樂團公演。他的《關山月》(李白詩,為女高音、六重奏及打擊樂)在1986年香港第一屆中國現代作曲家音樂節公演。《第一弦樂四重奏》曾由澳大利亞PETRA四重奏小組公演。1999年,儲望華的混聲合唱作品《華夏情懷-旋律與變奏》在香港文化中心公演,廣受好評。
作為鋼琴家,儲望華曾應邀在澳大利亞廣播電臺、墨爾本大學音樂廳、維多利亞藝術中心、皇家理工學院演奏廳等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1993年與澳大利亞東南愛樂交響樂團成功合作,演出了鋼琴協奏曲《黃河》。
2001年,儲望華舉行了華夏情懷中國巡演,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六城市舉辦了儲望華鋼琴作品獨奏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同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儲望華鋼琴作品選集》。2003年,儲望華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在深圳公演。交響樂作品《絲綢之路》2007年在澳大利亞世界首演,2010年由廈門愛樂交響樂團中國首演。2010年8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將《儲望華鋼琴作品選》收入《中國著名作曲家鋼琴作品系列》(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項目)。同年10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他的《中外通俗名曲鋼琴四手聯彈18首》,好評如潮,不到一年時間即再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