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插上翅膀
系列報道七
每到周五,張歆藝從位于金港國際的學校放學后,都會直接來到兩路的一家藝術培訓機構,一邊學鋼琴一邊等著媽媽下班來接她。這樣的路程,她重復走了一年多,也是她每個周末的開始。
像張歆藝這樣的孩子,現在越來越不在少數,在家長們巴不得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的“動力”下,催生出了龐大的藝術培訓市場。
兩架鋼琴起家的培訓學校
位于渝北松樹橋的皇加藝術文化培訓學校,似乎成為了這些家長讓孩子們放飛夢想的實踐地。這個重慶教委批準的第一家藝術培訓學校,在十幾年的辦學中向市內外各大藝術院校輸送了不少可塑之才。“我們的學員還經常和大牌明星同臺演出,還曾為世界著名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先生伴奏,并得到他的高度贊譽。”該校楊部長這樣說道。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如今在重慶擁有31家分校的皇加藝術文化培訓學校,在起步的時候,僅僅只有兩架鋼琴。
唐波濤,皇加藝術文化培訓學校董事長,也是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鋼琴科班出身的他,在黑白鍵上的造詣不淺,二十歲出頭時就在重慶鋼琴圈小有名氣。
畢業(yè)后,唐波濤來到當時的貴族學校“花花藝術學校”擔任鋼琴老師,可沒想到,這所貴族學校也有關門的一天。離開花花藝術學校之后,仍然不斷有以前學生的家長找上門來,希望他繼續(xù)指導孩子的鋼琴,他便用家里的兩臺鋼琴在自己家里教學。
讓人稱贊的專業(yè)水平和看得見的教學效果,讓他立馬在家長圈里打響了名氣,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兩架鋼琴再也不能滿足需求。在1999年,他在龍溪租下了一個門面創(chuàng)辦了皇加藝術學校。
低齡學生成市場“主力”
渝北春之聲藝術培訓中心負責招生的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教育觀念與以往相比有所不同了,學校不再一味地教授書本知識,開展文化節(jié)、才藝展示活動已經是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如果自己的孩子在這些場合沒有一技之長可以展示,做家長的難免會在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不過學不學,學什么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上述老師表示,目前機構中多數是小學生,或者是學齡前的孩子,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任務較輕,有足夠的課余時間發(fā)展興趣愛好。
“而且早一點培養(yǎng),說不定能為孩子以后升學加分,也是不少家長的考慮。”皇加藝術文化學校的楊部長說,學校生源最好的就是渝北校區(qū)和沙坪壩校區(qū),“數千的生源,搞藝術培訓的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記者從重慶市工商管理局渝北區(qū)分局了解到,目前在渝北注冊的文化、體育、藝術類下的培訓機構約40家左右,注冊總資本約1000萬。
小培訓班“遍地開花” 課沒上幾節(jié)老師就跑了
“目前藝術培訓機構管理還有些困難。”渝北區(qū)工商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培訓機構并不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而是僅掛靠在相關部門下面,還有一些私人開設的小培訓班也無從系統地管理。
記者走訪了幾家渝北的文化培訓機構發(fā)現,大型的培訓機構項目種類比較豐富,包含樂器、舞蹈、美術、主持等;小型培訓機構只對某一項進行培訓。
“大型培訓機構不多,但是小型的培訓班并不少,加上渝北學生人數有限,僧多粥少,競爭必然激烈。”一家培訓機構渝北分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良莠不齊的市場,機構拼的是培訓質量和培訓師資,“比如我們機構的老師都來自重慶各大藝術院校,而且都是專職的。”
“但是,現在這個市場魚龍混雜,家長又盲目選擇,讓我們這種正規(guī)學校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楊部長說,監(jiān)管部門能夠監(jiān)管正規(guī)培訓學校,卻無法管理到各個小區(qū)里面的私人培訓班,“不少家長因為離家近或者收費便宜選擇了私人的培訓班,結果沒有上幾節(jié)課老師就跑了,學費便打了水漂。”
中國心理學會會員、新派教育專家陳志林表示,對于校外藝術培訓市場混亂的現象,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力度進行監(jiān)管。
“就像學校教育有督導抽查一樣,校外的教育市場也應該由督導機構或者行業(yè)協會進行管理。”陳志林說,不僅僅是對學校硬件的審核,還應該采取聽課測評的方式,對培訓機構的教育質量、師德、師風等進行評估,“不少培訓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不顧孩子自身能力,使藝術教育扭曲變形”。
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國際計劃創(chuàng)業(yè)導師陳堯也認為,目前的藝術培訓市場并不缺少需求,品牌效應是在市場立足的法寶。
“這個行業(yè)中同質化比較嚴重,讓家長們也不知道哪一家好,加上行業(yè)門檻低,又導致市場十分混亂。”陳堯說,藝術培訓市場是一個很難標準化的市場,只有靠專業(yè)的師資團隊、廣泛的品牌效應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