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鋼琴、弦槌、音色整理
鋼琴弦槌的整音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性工作。對于許多鋼琴技師來說,需要進行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勝任此項工作。鋼琴音色的評價,一般都通過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來完成。弦槌的整音技術基本上依賴于鋼琴技師的主觀聽覺判斷。因此從事這項工作的鋼琴技師不僅需要全面掌握弦槌的特性,還需要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經常與鋼琴演奏家進行音色感覺的交流,積累弦槌整音的工作經驗,才能成為真正的鋼琴整音的“藝術家”。
一、弦槌整音前的檢查
在進行弦槌整音工作之前,必須檢查弦槌與弦列平面接觸是否處于正確的工作狀態下,否則將會對弦槌的整音效果造成偏差。因此在整音前必須進行以下兩項工作:
(一)同音弦組的弦列平面檢查
由于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的弦列擊弦方式不同,因此應分別對其進行闡述。立式鋼琴的弦列平面的檢查方法,是通過弦槌敲擊琴弦后,保持手指繼續壓鍵的同時,用手輕輕地使弦槌接觸到仍然振動的琴弦,若三根琴弦能夠瞬間的抑制住琴弦的振動,說明弦槌與琴弦有很好的接觸,即三根琴弦在同一平面內。若此時仍有琴弦發出的余音,則需要進行檢查。檢查方法是把弦槌輕輕按壓在琴弦上后,依次撥動三根弦中的一根琴弦進行排查(很多技師是用手抵住制動木而不是直接用手抵住弦槌)。同時使延音踏瓣處于工作狀態。
三角鋼琴弦列平面的檢查方法,是基于鋼琴的弦槌處于沒有斷聯的狀態下進行的,即弦槌要完全頂在琴弦上。通常情況下,技師是用手抬起頂桿后端,使弦槌頂在琴弦上,用這種方法檢查整架鋼琴的弦槌的平面是很快的。技巧在于用食指的指肚頂起頂桿后端,直至與縮調鈕緊緊接觸。但要注意的是弦槌輕輕地頂住琴弦即可,這樣我們的檢查才能更精確。若此時仍有琴弦發出的余音,就說明仍在振動的琴弦的位置高于同音弦組中的其他兩根。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弦鈕孔制作得不精確,沒有在同一弦枕上;也有可能是琴弦本身自然的彎曲。用粉筆在有問題的琴弦對應的琴鍵上做標記,或者直接標記在對應的琴弦上,然后進行處理。
(二)弦槌擊弦線的檢查
通過對弦列平面的檢查后,如果出現問題則與弦槌的擊弦線是否平整有關,以下種情況通常在鋼琴使用多年后可能出現的問題。
1、弦槌的頂端不平整
三角鋼琴左踏板的弱音工作原理,是通過鍵盤移動使弦槌敲擊的琴弦數量減少來完成的。由于演奏者高頻率的使用左踏板,使弦槌的一側的磨損程度較嚴重,導致弦槌擊弦面出現高低不平的現象。
2、琴弦的交叉排列
由于鋼琴低音區的琴弦斜向排列,即使弦槌的擊弦面與弦槌的側面處于垂直狀態,但弦槌與弦槌柄的粘接必須有一定的角度,與琴弦的傾斜角度一致。盡管弦槌柄的運動方向是正確的,但是長時間的擊打后,弦槌毛氈上一側會有明顯擊弦溝痕。
弦槌整音前所進行的上述必要檢查,將對弦槌的音質整理方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特別重視這一項檢查工作,為整音工作打好基礎。
二、弦槌與音質
(一)弦槌結構分析
弦槌主要由槌楦、內層毛氈、外層毛氈構成。槌楦是用來連接毛氈與槌柄的木質零件。內層毛氈是介于槌楦(木材)與外層毛氈之間的帶有顏色羊毛呢粘,起到兩者之間的硬度連接過渡作用。外層毛氈直接與琴弦接觸,具有外柔內剛特點。外層毛氈表面以極大張力緊繃在內層毛氈和木楦的外表面上。其作用是弦槌擊弦時,琴弦振動產生所要求的波形。外層毛氈的品質,影響著弦槌的質量、彈性以及擊弦速度,因此通過改變弦槌外層呢氈的硬度可以達到改變音色的效果。
(二)弦槌針刺部位的聲音特性
我們通常用鐘表的指針來形象的說明弦槌的不同區域與音質整理的關系(如圖所示)。9:00-11:30和12:30-3:00這兩個區域,我們稱之為弦槌的“肩部”。“肩部”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的肩膀一樣,弦槌的“肩部”被傷害或是被破壞了,那么音色就要遭到破壞,將不再有支撐、有力量、有激發點和堅固的音色。
用排針刺弦槌“肩部”不同的位置,音色將有不同的改變(見圖)。圖中最弱音區(11:30—12:30)的位置,用排針刺后,可得到細膩柔和的聲音。用排針刺弱音區(11:00—11:30和12:30—1:00),可得到柔和延伸的聲音。用排針刺強音區(10:30—11:00和1:00—1:30),可得到有傳遞性能的、飽滿的、圓潤的、無瑕的聲音。用排針刺最強音區(9:00—10:30和1:30——3:00),可得到強有力的充滿空間的聲音。那么這些聲音的判斷,需要通過長期對聲音聽辨的經驗積累,反復實踐才能正確的掌握整音的技術。
(三)弦槌品質與音質的關系
制作弦槌呢氈的材料是羊毛,羊毛纖維形狀有所不同。山羊毛纖維比較直,綿羊毛纖維彎曲。在制氈的過程中發現,彎曲的毛纖維制成氈后彈性越好,而順直的毛纖維制氈后彈性較差。鋼琴弦槌用毛氈不但要求彈性好,而且纖維梳理的方向要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若將弦槌斷面切開(如圖A),則其毛纖維就呈垂直方向分布,(圖B)在畫面上看到的是一點一點的,(圖C)表示毛纖維分層排列時呈現波浪形彎曲狀,若以3500倍的放大照片觀察,其波浪形狀彎曲結構就像歐洲屋頂的瓦棱形狀。當無數根彎曲的羊毛被壓成氈以后,呈波浪形狀的毛纖維交錯疊加,相互牽連。彎曲疊加的毛纖維部分支撐著對方,由于是不規則的曲線接觸,就容易形成內部結構的不均衡性,從而儲存大量動能,其內部產生了強大的內應力,就構成了毛氈的彈性。這就是毛氈的內應力產生的結構原理。制造品質優良的弦槌,首先要有品質優良的具有理想彈性的毛氈,而且在制作過程中,設法加強這種內應力,加大弦槌內部儲存的能量,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三、弦槌的整音方法
鋼琴使用多年后,弦槌擊弦面會磨損出現溝痕,鋼琴音質會變得尖銳刺耳。如果急于將溝痕打磨掉,聲音不僅還是明亮,而且呢氈的結構也會被破壞,最后不得不用定型劑讓弦槌回到最初未處理時的狀態。這是因為我們通常所說的弦槌密度,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而言中層的呢氈密度要比外層的密度大,這是針對呢氈的音量而言。若用質量表示,接近弦槌木芯的呢氈要比外層的呢氈含量多。所以當一個弦槌被充分擠壓后就比之前的密度大,尤其是在槌冠處。盡管不是所有的音色問題都與槌冠有關,但那些我們聽到的發出尖銳音色的弦槌,檢查槌冠都是很硬而且沒有彈性。所以在處理音色時,首先考慮到的就是針刺槌冠。
圖A 圖B 圖C
1、弦槌的軟化處理
較硬弦槌的聲音尖銳且衰減很快,要改變其的音質,不得不針刺槌冠,這樣呢氈纖維將遭到破壞。弦槌纖維在擊弦時斷裂后,當琴弦和被針刺過的呢氈接觸時,音色會再次變得明亮并且尖銳。就是用砂紙輕微打磨,也無濟于事,因為富有彈性的頂部已經被打磨掉。
那么解決這一循環性難題的辦法就是讓呢氈纖維柔軟起來。用軟化劑直接滴在槌冠上,(見圖)用吹風機來加熱加速干燥,然后立即聽聲音的變化,聲音的持續性會得到改善,這種方法比用排針扎破壞呢氈纖維更有效。如果音色過分柔軟,可用細砂紙輕微打磨頂部表面獲得明亮的聲音。
使用軟化劑的方法,適用于普通排針處理不見效的弦槌,也適用于那些“肩部”硬的弦槌。它不僅可以舒緩呢氈纖維,并且在軟化劑揮發后,還可以使用排針進行處理,并且也適用于涂上定型劑的弦槌。
2、弦槌的硬化處理
弦槌制造工藝會使弦槌呢氈的“軟硬”特點帶有“先天性”。歐洲和北美兩大制琴流派中,歐洲采用“熱壓”弦槌,使弦槌受熱后收縮量大,硬度高;美派代表斯坦威一直沿用傳統的“冷壓”弦槌。制作過程中不用或少用熱量,使弦槌比較松軟。亞洲產的鋼琴大都采用熱壓弦槌。
硬化劑也稱“音色處理液”,是鋼琴技師在鋼琴制作后期改變弦槌硬度的一種制劑。它由固體成分和稀釋劑組成,將硬化劑直接滴在弦槌上,等稀釋劑揮發后,固體成分滯留在氈子內可以起到硬化槌頭的作用。
(二)排針的使用方法
使用排針應該作為排查音色問題的第一步。用單根排針在弦槌“肩膀”的下端開始扎向槌冠(見圖)。要是排針很容易地扎入呢氈或是進入呢氈時排針有彎曲的趨勢;或是在弦槌“肩部”以下很容易扎入,但接近弦槌頂部時有很大的阻力,最后一種情況非常普遍。那么在打磨弦槌前,就必須用排針先處理弦槌下端到中間的區域,這里的呢氈密度會大一些,但又不是非常大。之后將排針扎入弦槌肩部靠中心的位置,這個區域的呢氈因為靠近擊弦點,密度大,實際擊弦區域仍舊很硬并且密度大,這里要求釋放這種密度壓力,因此就用到了三根針的排針從弦槌靠近中央處扎入,用來降低弦槌中央的密度。這時的技巧在于每一下都要穩扎穩打,不可劇烈地猛扎。可用拇指墊在弦槌上以掌握排針插入的量,千萬不可扎入弦槌的槌冠。如果聲音很明亮,但是弦槌肩部兩側呢氈并不是十分的緊,這很有可能是弦槌頂部呢氈密集成一團。
弦槌“肩部”以上的區域比之下的區域更與擊弦的力度、焦點有關聯。這并不是說“肩部”就不需要使用排針,如果排針能很輕松地扎入到“肩部”以上,那么就扎到此處為止。如果排針不容易或是很難扎入“肩部”,那就說明“肩部”或是這個弦槌內層的密度很大、很硬或是用了定型劑。像這樣的弦槌可能在槌冠處是很硬的,那就需要很謹慎地用排針根深入的扎入弦槌“肩部”。
一旦弦槌肩部靠近中央的區域松下來,要重新再試音色,音色可能會變得亮起來,這是因為遠離弦槌中央的兩側相對松一些,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感受它的彈性,那么這時音色的問題就限于槌冠的區域。我們一定要注意弦槌頂部表面一定要有彈性,但是弦槌冠以下就應該是密度集中的呢氈。方法是用三根短針排針來釋放弦槌頂部的密度,并且用快速放射撒扎的方式,這樣比集中在某一地方扎入要好。
槌冠區的排針要用短針,這樣可以避免技師不小心扎入過深。扎幾次,聽聽聲音的變化,直到聲音豐滿起來。處理完槌冠后,用排針后把手輕輕來回摩擦針扎的地方,把針眼填平,并用力敲擊弦槌冠,這是在重新設置呢氈的密度排列。
(三)弦槌打磨
打磨弦槌時要輕柔地從弦槌的一端開始,從弦槌釘到槌冠,也可從槌冠至弦槌釘,甚至可以起于弦槌釘越過槌冠,止于另一側的弦槌釘。打磨時一手握住弦槌,一手用與弦槌其寬的砂紙板來打磨。動作輕且準確打磨,尤其注意槌冠的擊弦面一定要與同音弦組的琴弦保持精確地接觸。這種處理方法是為了讓聲音變明亮。音色處理快速完成后把擊弦機推進琴里檢查音色的改變。
下一步進行精確打磨。一般在上一步打磨中會預留一定量呢氈,在這一步中要輕微并且平穩、光滑的打磨。把細砂紙裁成條狀(見圖),然后用握住弦槌的食指同時輕壓砂紙,定位在弦槌釘處,另一只手按照弦槌的形狀向上提拉,另一側同理。反復幾次,直到槌冠上堆積有兩側剃下來的呢氈。最后,弦槌被打磨光滑,并檢查弦槌頂部表面呈方形。
鋼琴弦槌的整音技術在鋼琴調整中是難度較大的一項工作,這是精湛的技術與敏銳的洞察力的完美結合,也充分體現了技師的技術水準。但這項復雜的工作,不僅要求操作前深思熟慮,操作中謹慎小心,還要求完成后細微觀察,這其中包含了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希望本文能為正在學習中的年輕技師們拓寬工作思路,在整音技術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